金秋十月,俞玉霞名师工作室再次齐聚星澜中学,迎来第二次习作教学研讨活动。继9月份,俞老师带领着工作室成员一起梳理了整个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要义之后,本次活动由俞老师和章老师负责展示高段的习作教学相关策略。

首先,星澜小学部分老师和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在603班的教室里,聆听由俞老师和她班中的孩子们给大家呈现的六上第三单元习作指导课《 让生活更美好》。在习作指导过程中,俞老师先对同学们五花八门的选材进行了统计。然后俞老师引领同学们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一件事写清楚“ 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巧妙的是,俞老师通过两位同学课前选材笔记的分析与比较,发现了写好本次习作的秘密:多件事的安排要有层次;一件事的情节要有波折;与事匹配的感受要层层深入。更有意思的是,俞老师在引导同学们发现这些习作秘密的同时,还引导同学们将其中一位同学的选材笔记转化成了一张“情节图”。图上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感受步步深入,将其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原因展示得具体而有深度。然后同学们照样子设计属于自己的情节图。俞老师还利用班中小缪同学的周记来引导同学发现“如何写好感受”的方法。

“设计好情节图”和“写好感受”是本次习作的两个难点。俞老师突破难点的写作指导素材均来自于学生,这不仅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写作的兴趣。利用学生的素材步步引导学生发现“怎么写”的秘密,有效降低了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课后俞老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意图,学员们也参与了讨论。特别是对学员们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引导学生将情节写得有波折”和“如何写好感受”两个话题展开了头脑风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交流研讨,经验分享,大家受益颇多。

最后章老师还做了一个微报告——单元整体视野下习作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课后习题和《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详细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围绕“怎么写”这一话题一步步设计“基础型作业”“补充型作业”和“创意型作业”这三类作业的。章老师还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了“批注提问”“层级练笔”等作业实施策略。特别是章老师展示的学生作品,更是让老师们感受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写作文”一直是绝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如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慢慢喜欢上写作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研究的话题。关于写作教学的研修,工作室将持续整整一个学期。老师们相信慢工出细活,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研讨,磨课上课,总结分享……自己对习作教学一定会有更客观的解读,更深入的理解,更有效的实施。

冯书敏老师的研修感受:俞老师今天带来的习作课重点突出,独具匠心。在研读教材时便花了很多功夫,把选题和选材渗透到单元课文教学中,既提高了效率,又落实了要素。课堂上俞老师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列提纲上,既从大框架给出要求,又从小支架扶了学生一把,真正让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写出层次感来。

林子越老师的研修感受:习作是“读写”互动的结果。不论是俞老师的课堂还是章老师的微报告,“读”“写”两个元素不断交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习作练习,再不断结合课文、学生习作、整本书阅读等多个文本,引导学生从写作者的身份进行文本阅读、学习,再以“写”反馈,读写融合。

撰稿者:章康

摄影者:毛婉蕾

审核者:俞玉霞